榜样就在我身边 | 侯传礼: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的科研尖兵榜样就在我身边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积极进取,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目的,有力推动哈玻院高质量发展。哈玻院聚焦榜样示范强引领、笃学践行促发展,推出“主题教育学榜样”专栏,以“身边人身边事”感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激发奋进力量。 侯传礼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善于在新产品中攻克技术难点,敢于在新产品工艺中大胆创新解决问题。正是这样的他,获得了中国硅酸盐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四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八项;发表了10余篇论文;2018年被评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高级工程师;获得过总院“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一、坚持不懈 默默无闻 2003年7月,侯传礼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工作。由于当时正处于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拓展期,工程部门正在研制大型复合材料产品,需要在生产中心增加科研技术人员,刚参加工作的侯传礼就这样进入了国家重点工程研制班组。生产中心科研生产场地有限,设备单一,大型复合材料产品制造工艺处于摸索阶段,工艺方法简单,效率很低。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研制进度,研制过程中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加班到凌晨是常事。生产中心处于城郊结合部,回院宿舍不方便,索性在办公室眯一会,第二天和同事们接着干。从那时候开始,就这样在科研岗位一干就是20年,他研制的产品由单一的型号发展为多样化,他也对他研制的复合材料产品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二、逆行而上 不辱使命 侯传礼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从小跟父母养成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品格。侯传礼平时努力学习,农忙时和父母白天劳动,晚上再累也要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当时一个村子五六十人的班能考上大学的人每年也就两三个,侯传礼“幸运”成为其中之一。 刚毕业时怀揣着梦想,走向社会,然而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研究内容的要求相差甚远,也就能理解“玻璃钢”的定义。但他一边生产实践,一边通过自学、向老同志请教和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很快掌握树脂基复合材料缠绕、模压等生产工艺,从2009年开始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配套任务,在多项全新产品研制任务中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在结构设计、成型技术、模具设计和成型设备上创新,为复合材料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 2020年刚过完年正是疫情严重的时候,哈尔滨因为疫情原因延长了春节后复产时间,但航天任务时间节点耽误了,会影响整个系统推进。单位组织一小部分人要复产国家紧急任务,侯传礼主动参加复产工作,每天从家里冒着严寒走3公里到临时通勤站点去上班,一直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按进度要求完成了重要的研制项目。 三、攻坚克难 大胆创新 他扎根生产一线二十载,苦心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破解了多项工艺技术难题。在工作过程中,他攻坚克难、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缩短某型号项目生产周期,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他和项目组成员冥思苦想,反复论证,制定方案,通过工艺摸索和不断改进,最终开发了高外翻法兰筒立式缠绕成型工艺,这种方法制作的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提高3倍,解决了量产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先后开发了半球缠绕方法,创新大开口内压容器成型结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作为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以昂扬的姿态,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更将以实际行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弘扬传承 带好新人 科研人员的一生,就是不断创新和学习的过程。侯传礼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复合材料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的学习,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设计能力。平时他经常看关于国内外复合材料新技术发展动态,多想自己的产品能不能用到新技术;遇到新产品,就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产品新情报,和同事多次讨论来获得灵感和进步。 年轻同事工作不知从何入手,经验不足,有时靠自己摸索会走很多弯路。侯传礼作为老员工对此深有体会。只要同事工作中有问题,侯传礼都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他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在他的指导下,聪颖高学历的同事进步很快,较早的进入角色,承担起重要任务,都成为了事业部里的技术骨干。 五、团结合作 积极向上 哈玻院每年都会组织各类的文体活动,来创造健康活泼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侯传礼从入职开始就积极响应参加各类“比赛”,发挥团队精神,几次单位的排球比赛和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曾代表单位参加集团联合装备杯乒乓球比赛,取得了男子单打前八名的好成绩,为单位赢得了荣誉。 目前哈玻院正处于改革发展、管理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侯传礼表示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紧跟技术前沿、勇于创新和培养新人,为实现哈玻院跨越式发展,为国家航天事业研发更多先进复合材料产品而努力奋斗。 |